老爸的新玩具:童心未泯的嬰兒潮

40-64歲的熟年男性擁有個人專用的桌上型電腦或筆記型電腦(以下簡稱:電腦熟年男)
我不是科技LKK,科技依賴程度高(摘自中時行銷知識庫2011.06.07)


根據東方線上E-ICP行銷資料庫中可以發現他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,對於科技產品都相當依賴,也認為自己如果有沒科技產品的幫助,他們的生活將陷入一片混亂。有92.3%電腦熟年男最近1週上過網,高於一般熟年男的41.3%;有31.電腦熟年男最近1個月打過電玩遊戲,高於一般熟年男的15.2%。此外,在其他科技產品如智慧型手機、數位相機的擁有率也高於一般熟年男。他們使用手機中行事曆的功能也較一般熟年男高。如今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資訊,電腦熟年男過去所受的教育模式,或工作所累積的多年經驗,影響著他們怎麼去看待資訊的習慣和處理的方式。因為這群人求知慾旺盛,對世界充滿好奇,同時也驅動著他們去尋求一個方式能夠更有效率地處理資訊。
由於他們對科技產品已經產生高度的依賴性。因此,他們會注意最新科技的資訊報導,也經常與親友討論、交換新科技產品的資訊,也會使用特殊的管道搜尋跟產品有關的資訊。電腦熟年男接受新科技產品的態度也比較積極,通常其他人還在考慮是否要購買新科技產品前,他們就已經在使用了。在人際團體的關係中,他們有可能是提供意見的意見領袖,也有可能是發問的人。


過去,在父權社會的傳統觀念之下,男人在遇到困難不會主動尋求幫助,為了維護自我尊嚴及地位,他們認為接受幫助是一種隱含示弱的象徵。因此,他們即使遭遇到問題,也絕不輕易放下身段尋求協助。然而,嬰兒潮熟年在經過教育體制的洗禮後,他們知道知識就是力量,勇於接受新概念,總是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。面對科技商品不斷地推陳出新,如果碰到新功能不知道如何使用的疑惑時,他們必須想辦法自己上網找資料,或是捨棄過去威權時代的尊嚴向孩子們虛心請教,這是與過去性別角色全然不同的認知差異,嬰兒潮熟年不再是擁抱傳統保守想法的一群人。
退休不只是含飴弄孫,還是啟動夢想的重生


過去,這群電腦熟年男在求學階段習慣從圖書館的書籍中獲得許多知識。現在,他們懂得善用科技商品去收集資訊,開始從網際網路中探索他們感興趣卻未知的世界。年輕時,他們可能由於生活上的經濟壓力,必須將夢想暫且擱在一旁而全心全意地投入在工作,不斷地累積知識、財富和視野。一直到現在,家中的經濟基礎穩定,小孩也足以獨立生活。接下來,他們開始規劃退休後的第二人生,重燃年輕時夢想的熱情,做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或活動。他們有本錢去體驗另一種人生,去探索活著的意義,從當中獲得滿足感或喜悅。
你不可不知的「質感、熟年生活型態」


‧質感追求-擋不了的消費潮流
今年台灣國民所得預估 21,394美元 ,突破兩萬美元大關,越來越有足夠能力追求質感享受與生活意義。即使經歷金融海嘯時,台灣消費者在品味追求的態度上並沒有下降,反而穩定上升,金融海嘯後,質感追求正蓄勢待發…
‧2010熟年商機熟了
戰後嬰兒潮出生的熟年世代,歷經台灣經濟起飛,手中擁有全台灣55%以上的財富,是全台最有消費力的一群人 …2005.6今周刊

戰後嬰兒潮(Baby Boom)約落在1945年戰後二十年,至今(2011年),約已是40-64歲的熟年世代。依據經建會於2010年人口推估計算(如上表所示),在中推計的條件下,隨時代演進,熟年世代的人口佔比將越來越大,結構性高齡化趨勢明顯。